1104_鍛鍊自身尋找價值講座活動,歡迎踴躍參加

我們在成長、求學過程中,是通過父母、親友、同學、老師等旁人的認可,逐漸建立自我價值。當人的自我價值感很強的時候,人會表現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現出向上向善的本性;當自我價值為零的時候,則反之。 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裡,符合該角色的信念、價值和規條呈現,因此,在不同角色中會有不同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出現,但是,總離不開這個人的自我價值範圍。自我價值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而這次,圖書館邀請到銓敘部林文燦常務次長闡述如何在工作上修持自身,挖掘「價值」的心路歷程。
時間: 2020/11/04 (Wed) 12:30
地點: 圖書館多功能演講廳
報名: 來去找自己go  (本院同仁報名)
院外人士歡迎自由參加

9/10 觀光局長的鐵道旅遊及行銷筆記本

火車到站 09/10 準備啟程~
觀光局長的鐵道旅遊及行銷筆記本
因為COVID-19全球蔓延,不能出國旅遊的現在,台灣出現了報復性出遊潮~
而你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台灣鐵道旅遊發展的很好也~~~
台灣鐵道的旅遊景點,身為台灣人的你~都去過了嗎?
想當初那張永保安康車票,是不是該揹起包包去買張火車票了呢?

現在就讓一手推動台灣鐵道旅遊發展的前觀光局局長周永暉博士,帶領大家一同欣賞台灣鐵道風光~~

發車:2020/09/10 (Thu) 12:30

起站:

圖書館藝文區

同仁上網取票,準點啟程,敬請提前上車,到站方可下車
(為尊重講者,請大家務必預留2小時活動時間唷~~~)
※本課程可獲得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

歡迎院外人士自由參加~

8/19 台灣高山植物不思議之旅

在地球歷史中,高山植物在不同的地質時期進入臺灣這座島嶼,臺灣雖然地貌歷史僅約六百萬年,但其原生植物體內深藏的自然歷史卻可追溯至數千萬年前。兩百多座超過三千公尺的臺灣高山上,演化的力量究竟是如何形塑高山植物的生存與繁衍? 臺灣高山是喜馬拉雅山高山植物能到的極東、諸多北方溫帶植物南遷的終點,更是偶然中,自南半球而來的過客的落腳處,除了做為這些植物旅者的全球驛站,臺灣高山也孕育出許多特有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方舟、植物交匯之所。
圖書館特別邀請生態插畫家黃瀚嶢老師帶領大家經歷一場場臺灣高山植物通往全世界的百萬年盛大冒險之旅。

時間: 2020/08/19 (Wed) 12:30
地點: 圖書館藝文區
院內同仁 線上報名 (本課程可獲得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
歡迎院外人士自由參加

若有同仁想委由圖書館代購「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請登記。

1/15 借景喻心—林宣儀彩墨創作展

我們存在的社會體,看見的現象界,真的是真實的嗎?是堅不可摧的嗎?
或者…只是一種自我內心面對外在環境所做出的反射?
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產生的模仿,如同水中倒影一般,
究竟地面上的景物才是真的? 還是水中的幻影是真的?
對內心而言,哪一個才是真實境界?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那麼我們所追求的外在環境,真的是內心所嚮往的嗎?
我們所展現的種種情緒,也是真實完整的自己嗎?

2020年1月15日敬邀與我們一同探索~

活動展期:2020年1月15日~3月15日
開幕茶會:2020年1月15日(三) 12:30~13:30 (現場備有茶水、點心)
活動地點:行政大樓B1F藝術長廊

院內同仁報名 (歡迎院外人士自由參加)

2019衛圖講堂-9/18 引渡者:科學議題的人文進路

從台灣石化業發展史呈現出石化工業與環保團體從來沒有停止過的衝突, 而嚴重的環境汙染, 逐漸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以生命付出代價, 而無法停止的是高高揚起的經濟大旗,一度所向披靡。 
環境保護偶而的勝利,常常被指責為造成經濟停滯,阻礙人民發大財的罪魁。 
環境汙染與經濟發展的拉鋸仍然持續,不同觀點陣營紛紛引用研究結果,科學論戰甚至成為政治角力的戰場。 這是國衛院的研究參與重大社會議題的現在進行式。

透過環保記者房慧真的追蹤調查—「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這本書為起點, 來了解石化產業對社會的全面Impact。

2019年09月18日(三) 12:30 只在 圖書館藝文區

了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不能是朋友?!速速報名去本活動可獲得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
~本次活動將邀請 環醫所陳裕政 副研究員 一同與談~

若有同仁想委由圖書館代購「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請登記

2019衛圖講堂-Turn Defeat into Victory

時間:2019/4/15(一) 12:30活動地點:圖書館1F藝文區
Turn Defeat into Victory: The Prepared Mind, Hard Work and Persistence
謝興邦研究員與陳致銘等團隊挑戰高難度藥物研究,利用「仿生合成」的設計策略,研究 Palhinine 生物鹼及其衍生物之可能生物活性,研究成果刊登於Angewandte Chemie. 2018 Nov;57(47):15572-15576.本講座除分享研究學科知識外,同時鼓舞同仁歷經挫折時的正向信念。
講者:本院生藥所副所長 謝興邦研究員
時間:2019/4/15(一) 12:30
地點:圖書館一樓藝文區

本活動提供數位課程(限本院同仁)


台灣當代藝術展-「迎新」

展期:2018/1/9~6/7
活動地點:圖書館1F藝文區
國衛院圖書館、文化部藝術銀行Art Bank、騰達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界合作
藝術銀行Art Bank,是文化部重要政策,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目的在鼓勵創作,扶植臺灣當代藝術家,透過藝術品租賃流通,營造多樣的藝術欣賞環境。本院圖書館獲得騰達行贊助與Art Bank合作,展出六幅臺灣當代藝術家作品,展期長達半年。期待圖書館閱讀空間未來更具人文氣息,成為同仁與社區民眾心靈休息充電站。

台灣當代藝術展-「非自然現象」

展期:2019/3/18~9/17
活動地點:圖書館1F藝文區

本活動由騰達行贊助,由藝術銀行提供精采作品約20件,循序漸進由三個子題「滋長˙移植˙開發」、「科技與衝突」、「末世現象」,述說探討生命與環境、起源與進步之間的關聯及衝突。
「滋長˙移植˙開發」-生命之起源,是由極小的細胞發展開始滋長;慢慢有移動遷徙的能力、有智慧思想;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偶有群聚、或有離索。
漸漸地,生命因智慧及能力的進步而感到不滿足,有更多的需求和念想,「科技與衝突」隨之而來,生存環境也因進步而產生變化。
最終,一切發展至極致,生命自認其本領凌駕於大自然之上,自然不再主宰世間萬物,而是由生命主宰這整個環境,造就了許多令人匪夷的「末世現象」。

1 2 3